首页
留言
壁纸
友链
统计
直播
功能
📝写作投稿
👮前往后台
Search
1
【插件模块】WAuxiliary - 微信辅助模块
2,459 阅读
2
从零开始搭建 Docker + 青龙面板 + 机器人框架 + 对接微信/QQ 机器人
1,030 阅读
3
【Windows】QQNT安装LiteLoaderQQNT插件对接各类机器人或者美化精简QQ
1,019 阅读
4
记录一次倍控J4125-G30折腾日记:从软路由到NAS的坎坷之路
1,010 阅读
5
魔百盒选购终极指南:认准S905L3A芯片避坑攻略
916 阅读
📑教程
💾资源
📱Android
🖥️Windows
💐活动
🏡日常
👨💼版务
💌情感
登录
/
注册
/
找回密码
Search
标签搜索
windows
Android
docker
青龙
typecho
软件
Debian
github
插件模块
joe
玩客云
ipv6
DDNS
网络
QQ
京东
框架
web
谷歌
免流
时间煮雨
累计撰写
99
篇文章
累计收到
221
条评论
栏目
📑教程
💾资源
📱Android
🖥️Windows
💐活动
🏡日常
👨💼版务
💌情感
页面
留言
壁纸
友链
统计
直播
功能
📝写作投稿
👮前往后台
注册登录
搜索到
10
篇与
的结果
2025-09-22
短短5分多钟,听懂的人却花了整整十几年
我真的觉得我没有任何夸张的意思——在岛上的五天里,我没有任何一分钟想过我的手机。这件事让我自己都感到震撼。我原本以为,离开现代生活,尤其是上大课这样的空档时间,我一定会疯狂想念手机。但事实是,我一分钟都没有想过它,甚至连“没手机”这件事本身,我都完全没记起来。原来,人没有手机,是可以活得这么快乐。我知道,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有人夸,就有人骂;有人骂,也总会有人夸。但最神奇的是,当我真正置身于这座小岛,不再用那种“观测者”的视角去在意别人怎么说——这些声音,不管是赞美还是批评,就真的不再能影响到我的生活了。别人的评价,只有在你在乎的时候,它才是“评价”。其他时候,它们就只是随风而过的噪声——好的是,坏的也是。宇宙本身最后都会灭亡,那我们做的一切,到底是为了什么目的?连宇宙都会走向热寂,一切终将归于分子,不再互动。所以这个问题的答案其实非常简单:只有“过程”是我们真正能把握和改变的。所以,过程才是最重要的,不是吗?享受这个过程就好了。纵观人类历史,地球这颗小小蓝色星球上发生过的所有悲欢离合、英雄与小人的故事,其实都发生在这片有限的空间里。这让我突然觉得,我以前说的一些话,竟然会被这么多人记住,甚至记到现在……其实我真的只是偶然想到,就像前几天躺在床上突然冒出的念头一样。等它在脑中慢慢丰满,我再把它写下来、讲出来。如果要说我有什么终身梦想,那可能是去火星看看。而这次岛上的几天,就当作是一场非常初级的“火星演练”吧。Ron说过一段话,我印象深刻:“Radical new experiences... I lived through much, and now I think I have found what is needed for happiness: a quiet excluded life in the country, with the possibility of being useful to people... and work which one hopes may be of some use. Then rest, nature, books, music, love for one's neighbor — these are my idea of happiness.”在上岛之前,我一直以为“知道”是最重要的——知道天下发生的事,知道娱乐圈的瓜,才能成为一个不落伍的人。但上岛之后我发现,我居然没有一分钟想要主动去了解这些所谓“大事”:客户、网友、新闻、八卦……完全没有。这种“不知道”的感觉,原来这么好。我以前一直误以为“知道”才是好的。我不禁回想,在过去的生活中,有多少事是因为“知道得太多”,反而改变了我的轨迹?我们太容易就默认进入了一套外在的“评价体系”,你不想显得蠢,对吧?——学校这样,社会这样,连游戏都是这样。想想看,当我们学会一个游戏的同时,我们也进入了一套评分体系:排位赛、天梯、战力值……你知道的越多,对你产生的评判也就越多。这个时代拼命推着我们“要多知道”,以至于我们根本没时间问自己一句:“我需要知道这些吗?”如果真要说我在岛上悟到了什么,那可能就是这四个字——我需要知道。“Comparison is the way to kill joy.” —— 比较是杀死快乐最快的方式。社交媒体上那些被过滤、剪辑、精心包装的“精彩人生”,都不是真实的。如果你没有活成别人的样子,不必觉得自己“落后”。你没有落后,你只是走在另一条路上。这完全没问题。未来永远是未知的,你可以准备,也可以计划,但过度忧虑只会偷走你当下的平静。活着,就是活在此时、此刻。正因为现在什么都走得太快——你好不容易干出来的装备,三个月就被迭代;你辛苦练的角色,版本一更新就贬值。但单机游戏不会。《星露谷》不会。只要不联机,它就永远是你自己的。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同感:当你意识到你的装备、你的成就、你的进度,是被一个以盈利为目的的团队在背后控制时,你就会明白——这些你投入时间换取的东西,迟早会变得毫无价值。所以我觉得,单机游戏的复苏不是没有原因的。大家终于看清楚了:那些一开始免费的游戏,最终会让你所有的时间、精力,都化为泡影。只有真正属于你的,才不会消失。这才是所谓“人生的感悟”。这听起来有点“爹味”,甚至像说教。但我不喜欢爹味,也不喜欢说教。所以请大家把我的话仅当作一席“面谈之词”——我说的不是真理,只是我的感受。如果你有不同的感觉,这非常正常。我认为一个人真正的失败,是从他拒绝思考、拒绝尝试进步开始的。你可以这样想:现在你眼中的“失败”,其实只是你人生的最低点。只要你继续保持思考、尝试进步,你就只会不断上升。那还有什么可怕的呢?之后迎接你的,只会是更好的状态。这听起来像句大道理,甚至像碗心灵鸡汤。但这确实是我这些年来最真实的体会。至少,这是一碗还算实在的“自炖汤”。所以说——「无限进步」,这就是我们影视飓风的座右铭。无限进步。{bilibili bvid="BV1HpWPz4EKh" page=""/}{dotted startColor="#ff6c6c" endColor="#1989fa"/} ——来源bilibili【爱睡觉的_Koala】
2025年09月22日
6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9-04
如何看待【成年人的世界,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这句话
在“筛选”与“教育”之间:成年人关系的生存法则还是无奈妥协?“成年人的世界,只筛选,不教育;只选择,不改变。”这句话在社交媒体上悄然流行,如同一条简练而冰冷的生存法则,描绘着一种特定的人际交往图景——成年人似乎更倾向于将精力投入于寻找“合拍”的人,而非改变他人。当我们剥离其表面逻辑,其背后折射的多元视角值得深思。视角一:效率与边界感优先?支持者常将其解读为一种成熟策略:在职业环境中,选择能力匹配的同事或许比耗费心力改变理念不符者更具生产力;在个人关系里,承认双方的固有差异并据此建立清晰界限,被视为对自我与他人体验的双重尊重。一位职场人分享:“组建项目时,我更看重成员既有的沟通风格——强求改变往往带来疲惫而非效率。”这似乎呼应了管理学中的“人岗匹配”原理。视角二:放弃改变是否意味着放弃可能性?质疑的声音则聚焦于此:倘若“不教育”成为默认选项,人际连接是否会沦为纯粹的功能性配对?“教育”并非强行灌输,而是以尊重为前提的互动反馈。朋友间指出细微习惯的不当、伴侣间坦诚沟通矛盾的症结——许多深刻关系的维系恰恰依赖于这种微小的相互调适。“若从未尝试理解或磨合,”一位网友评论道,“我们如何抵达关系的更深层?”视角三:隐形的筛选标准及其公平性当“筛选”上升为准则,一个问题随之浮现:我们如何定义“合拍”?我们的筛选标准是否公正、开放?个人偏好可能隐含着偏见与社会固化的逻辑。比如在团队协作中,“风格不合”是否可能掩盖了对思维多样性的排斥?对他人“不改变”的判断是否也成为了自我偏见的遮羞布?情境差异:不可一刀切的人际法则关键或许在于“情境”。时间紧迫的紧急任务下,筛选或许务实;但面对长期伙伴或共同成长的伴侣关系,“不教育、不改变”则显得僵化。在要求团队创新的场域,若对成员思维过度筛选,或扼杀了破局可能性。而另一方面,若在不合适的对象身上无效投入改变的努力,则可能引发精力耗竭。这并非非黑即白的选择题。“筛选”与“教育”、“选择”与“改变”更像是光谱的两端,每个人在其间动态寻找落点:你在何种情境下会采用“筛选>教育”策略?又在何种关系中坚持尝试“理解与改变”?如何避免“筛选标准”滑入主观偏见或刻板印象的陷阱?“改变他人”与“影响他人”——界限在哪里?是否存在真正的零强迫改变?在这个人际互动的复杂生态中,你选择如何定位自己的准则?
2025年09月04日
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8-30
留白处,见天地
人世间的缘分,恰似江南雨巷中飘散的烟雨,似断还连,若即若离。我们行走在这苍茫人海,与万千灵魂擦肩,有的惊鸿一瞥便刻骨铭心,有的朝夕相对却形同陌路。而“做人留一线”的古训,原不是世故算计,而是留白的智慧,是予人余韵的艺术。常以为,人与人之间的往来,宛若水墨丹青的意境。若笔墨太满,则失了灵气;若布局太密,便无喘息之隙。留一线,是给彼此的心绪留一方回转的天地,容得下他日的重逢,盛得住未来的相知。言语存温,留三分月色言语如风,能抚平褶皱,亦能划破长空。我见过太多人,为逞口舌之快,将话语化作利刃,伤人与无形。却不知,言一旦说尽,缘也就到了尽头。不如学着在言语里存三分温良。不是虚伪逢迎,而是明白:再直的青竹也有节,再利的剑锋也需鞘。予人台阶下,实则是为自己修桥;容人体面,不过是为未来种一株善因。记得那年江南雨夜,我与故人茶肆相逢。因见解相左,几欲争执,却终是各自饮尽杯中茶,留待日后分解。如今想来,那留下的三分余地,反倒成全了日后把酒言欢的缘分。利益让道,存七分风骨红尘熙攘,皆为利往。但锱铢必较者,往往得不偿失。我曾见两人合伙,为三厘利钱争得面红耳赤,最终各奔东西,皆落魄失意。智慧的人懂得,利益面前让三尺,不是怯懦,是通透。让出去的是眼前微利,换回来的是海阔天空。这人间最珍贵的,从来不是金银,而是那份“值得托付”的清名。有了这份信誉,何愁前路无知己?处事存宽,留一曲余音年少时总爱快意恩仇,凡事都要论个是非分明。后来方知,这世间事,并非黑白二字可以道尽。处事太绝,犹如自断归路;待人太苛,无异作茧自缚。留一线余地,是知世事如棋,今日我强,明日他盛。给人留一分颜面,是给未来的自己存一分转圜。这江湖说大也大,说小也小,今日狭路相逢的,或许正是明日雪中送炭的。留白处的丰盈“留一线”的智慧,说到底,是懂得留白的艺术。就像中国画里的云水烟霞,看似空无,实则意蕴无穷;如同古琴音韵,弦外之音,最是动人。在这匆忙的人世,我们都渴望被温柔相待。那么,何不从自己开始?言语留三分月色,利益让三分气度,处事留三分宽厚。这不是世故,而是通透;不是妥协,而是慈悲。他日江湖重逢,相视一笑间,你会感念当年那个懂得留白的自己。因为人生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而所有的重逢,都需要曾经留下的那一线缘分。愿我们都能在这纷扰人世,修得一份留白的智慧。让每一次相遇都有回旋的余地,让每一次告别都藏着再见的可能。须知:人情留一线,日久见真心;世事让三分,天涯若比邻。
2025年08月30日
1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6-23
努力过就好,没有回报也是世间常态。
努力过就好深宵独对孤灯写东西,键盘敲击声在昏暗中回响,寂静的空间里仿佛能听见时间缓缓流溢。思绪常会如风吹水面般起皱——无数次,我瞥见桌前蒙上了浮尘的书籍,记起健身房会员卡不知闲置了几番春秋。每每思至深处,便不免惊觉自己如西西弗斯,奋力于前路上,而滚落之石偏如宿命追随,始终难见成功山顶上的云影昭彰。我们常被灌输一种执念:只要坚持不懈,总会有结果酬劳。这“天道酬勤”的古训如同巨大磨盘压在我们灵魂上。职场中拼搏,成绩单上挣扎,爱情中求索……多少人付出全部力气,最终却是寒风中两手空空。失败如刀,切开了所有幻想结成的薄翼。我曾为一场关键考试熬尽数十个黑夜,那摞笔记被我摩挲得破旧而墨迹模糊,但尘埃落定之时所看到的,依旧是被命运无情碾碎而飘飞的纸屑而已。是的,人生旅程之中,结果的成与不成,往往并不只是努力的函数关系,更有无数不可测的际遇在其中牵引。努力确实为成功创造了前置条件,但这些被我们称之为成功的果实,终难由单一人心操控。努力与成事之间的关系如风中之沙,能聚亦能散,全非尽可握于一手之中。世人对于结果的执念何其偏狭,却常忘了检视这份执念的根源所在。追求成功固然是人向上攀援的阶梯,然而当人们把成功简化为唯一价值刻度时,生命之书便被强行压缩成薄薄一页了。若一味紧盯目标与彼岸,那些途中遇见的花草雨露便被一一忽略,在攀登者的记忆中只留下空荡荡的山顶——那山顶,又何能温暖我们的血液呢?真正健康的生活心态,当是学会如轻抚晨露般享受每一份过程本身。过程才是我们每天实实在在穿行过的路,里面刻着汗水温度、失败印痕、及微弱欢喜。譬如种花,在种子埋入土壤到花朵绽放这漫长历程里,每一天的培土、浇水,每一次的细心观察才是我们完整参与生命的真确证明。花蕾未必如我们所期许般绽放;可倘若没有这浇灌和守候,那份期待的温存和等待中的希望,都从何处滋养呢?这世界原无任何外在的保证能给予生命一个恒定的意义。意义本就是每个人在经历中自己为自己锻造出来的。每一次披星而出,每一次月下伏案,每一次挫折后抹去泪水重新站定……这些都足以构成生命画卷上那最浓重的底色。无论石头最终是否如愿被推上山巅,那无数次的屈身、托举、坚持和汗水淋漓的推顶,其中所凝聚的意志光泽便足以抵御命运里许多寒风吹来的荒芜——推石上山这种挣扎本事就足以充实一个心灵了。花落未必伤春恨,秋深尤可听霜鸣。尘世之中,所谓成功的果报,从来就不是可以恒常把握之物。生命自有其节律的循环,有花开便有花败。我们不必再被裹挟入执念的漩涡。重要的已经不再是终点的那枚虚幻果子,而是此刻正在路上攀登的你——无论山巅有光或无光,那每一步踏实的脚印,早已刻在时间内部,如星星点点的足迹,昭示出一个人曾经怎样存在过、怎样奋力过、怎样真实地活过生命深处的那簇火焰。愿我们能在每一次推石上山时,听见自己灵魂深处发出的铿锵金声。
2025年06月23日
18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5-27
三十而立到底是立的什么?
迷茫的路口,想问三十究竟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是松开最后的底线,任曾经重视不已的信念,在时光里褪成模糊的剪影?在世俗的褶皱里寻找栖身之所?是坚定的秉持自我,任万千世俗的风浪侵蚀,在审视中坚守纯粹的灵魂?在狭隘的孤岛上培育精神之花?我们不过是站在雾中的旅人,左手握着随遇而安的通透,右手攥着不忘初心的执念,在进退维谷中,等待命运给出模糊的注脚。
2025年05月27日
19 阅读
0 评论
1 点赞
2025-03-12
【人生格言】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大智若愚,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出自《老子·德经·第四十五章》 ,其含义如下:_大智若愚:指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表面上可能看起来愚笨。他们不会轻易显露自己的智慧,懂得藏器于身,不显山露水,以在纷繁复杂的世界周旋有术、处事有方。例如诸葛亮设空城计,他带一侍卫在城头抚琴,司马懿率大军前来,他怡然自得,司马懿心中不安,最终撤军,诸葛亮不动兵卒吓退敌军,这便是大智若愚的体现。_大巧若拙:表示最灵巧的人好像笨拙的样子。这类人做事不追求表面的技巧和速度,而是像古之工匠般,不求速成,但求精美,不炫耀技巧,以拙的表象来隐藏自身的巧,稳扎稳打,步步为营,在正确的方向上坚持,往往能取得成功。比如曾国藩行兵作战时采用“结硬寨,打呆仗”的笨方法,每到一地先挖战壕、筑高墙,即便胜算大也不主动攻击,先求立于不败之地再谋发展。_大辩若讷:是指最善辩的人好像不善言辞。他们与人交往、辩论时,不逞口舌之快,言辞也许并不华丽,但逻辑严密、情感真挚,以讷藏辩,有时甚至以沉默应对,却能胜过滔滔不绝的争辩,达到以不言而胜有言的效果。如赵匡胤选大字不识的侍者应对博学善辩的南唐徐铉,侍者仅以点头回应,徐铉最终精疲力竭不再吭声。
2025年03月12日
435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3-07
生命中的无价馈赠
在伦敦大英博物馆的希腊展厅里,陈列着一块公元前四世纪的陶片,上面刻着两个少年手挽手的图案。这件来自雅典卫城的文物,穿越两千四百年的时空,依然能让人感受到画面中流淌的温暖情谊。人类对友情的渴望,就像刻在基因里的密码,纵使沧海桑田,始终闪耀着永恒的光芒。一、友情的本质:灵魂的镜像柏拉图在《会饮篇》中描绘的"两个半人"神话,道出了友情的本质——我们都在寻找能映照出灵魂模样的那面镜子。古罗马哲人西塞罗曾说:"友情是神明赐予人类最好的礼物。"这种情感超越了血缘的必然性,挣脱了利益的枷锁,在茫茫人海中自发地寻找共鸣。就像钱钟书与傅雷,两位文学巨匠在巴黎求学时,因对艺术的共同痴迷而结缘,他们书信中关于文学翻译的讨论,至今读来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二、超越时空的精神纽带敦煌藏经洞出土的唐代书简里,一封来自边塞将士的信件令人动容:"自别后,梦中常与君对弈于长安酒肆。"真正的友情具有穿透时空的力量,就像沈从文与巴金,当沈从文在特殊年代陷入困境时,巴金冒着风险将他的文稿藏在自家地板下,这份守护超越了世俗利害,成为文学史上一段佳话。现代神经科学研究证实,当朋友分享快乐时,我们大脑的镜像神经元会产生同步反应,这种生理共鸣恰是友情最神奇的注脚。三、现代社会的友情修行在数字化时代,维系友情需要更自觉的修炼。日本茶道中的"一期一会"精神,启示我们要珍视每次相聚。可以尝试每月设立"友情日",给远方的朋友手写明信片;或者像德国哲学家本雅明建议的那样,与朋友共建"思想笔记本",轮流记录对某部作品的感悟。在东京,有人发起"慢邮局"活动,参与者为十年后的朋友撰写长信,这种延迟满足的浪漫,正是对抗快餐式社交的良药。普鲁斯特在《追忆似水年华》中写道:"真正的发现之旅不在于寻找新的风景,而在于拥有新的眼光。"友情给予我们的正是这样一双慧眼,让我们在平凡生活中看见诗意,在孤独时刻触摸温暖。那些深夜畅谈时窗外的星光,困境中悄然递来的雨伞,欢笑时眼角漾起的细纹,都是生命给予我们最珍贵的礼物。当岁月如敦煌壁画般渐渐斑驳,唯有真挚的友情,永远鲜艳如初。
2025年03月07日
12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25-01-15
遗憾教会我的事:那些错过,是为了更好的相遇
我们总说,人生最大的遗憾,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可谁又能说得清,什么该放弃,什么该坚持呢?那些年错过的爱情、错过的机会、错过的梦想,像一根根细小的刺,扎在心底最柔软的角落,不经意间就会隐隐作痛。曾经,我也执着于那些“如果当初”。如果当初勇敢一点,是不是就能抓住那个人的手?如果当初再努力一点,是不是就能实现那个梦想?如果当初选择另一条路,人生会不会是另一番模样? 可时间从不会倒流,生活也没有如果。那些错过的,终究成了遗憾,像夜空中划过的流星,璀璨却短暂,只留下淡淡的痕迹。直到有一天,我读到一句话:“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 我突然明白,那些遗憾和错过,或许都是命运的安排,是为了让我们遇见更好的自己,遇见更值得的人和事。错过了一段感情,才懂得珍惜眼前人;错过了一次机会,才明白努力的方向;错过了一个梦想,才找到真正热爱的生活。那些遗憾,像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不足,也指引我们走向更好的未来。所以,别再为错过而懊悔,别再为遗憾而伤怀。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些错过的,终将以另一种方式归来。而我们能做的,就是带着遗憾教会我们的道理,勇敢地走下去,去遇见更好的自己,去拥抱更美好的未来。遗憾,是成长的催化剂遗憾,就像一杯苦涩的咖啡,初尝时难以下咽,但细细品味,却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醇香。它让我们明白,人生并非一帆风顺,总会有起起落落,总会有得失成败。那些错过的机会,或许是为了让我们积累更多的经验,为下一次的成功做好准备;那些错过的爱情,或许是为了让我们更加成熟,懂得如何去爱与被爱;那些错过的梦想,或许是为了让我们重新审视自己,找到真正热爱的事业。遗憾,是成长的催化剂,它让我们在跌倒后学会爬起,在失败后学会反思,在失去后学会珍惜。它让我们变得更加坚强、更加成熟、更加懂得生活的真谛。错过,是为了更好的相遇有人说,人生就像一趟列车,有人上车,有人下车,没有人能陪你走到终点。那些中途下车的人,或许只是你生命中的过客,他们的离开,是为了让你遇见更好的同行者。那些错过的爱情,或许并不是最适合你的;那些错过的机会,或许并不是你最想要的;那些错过的梦想,或许并不是你最热爱的。人生就像一场旅行,沿途的风景再美,也终究会过去,而真正属于你的,是那个最终的目的地。所以,不要害怕错过,也不要沉溺于遗憾。相信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那些错过的,终将以另一种方式归来。而你,只需要勇敢地向前走,去迎接属于你的那份美好。带着遗憾,勇敢前行人生没有完美,遗憾是常态。但我们可以选择如何面对遗憾,是沉溺其中,无法自拔,还是坦然接受,勇敢前行?选择后者,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忘记那些遗憾,而是要学会与它们和解,将它们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带着遗憾前行,我们会更加珍惜眼前的一切,更加努力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更加勇敢地去面对未来的挑战。因为,我们相信,那些错过的,终将以另一种方式归来。而我们,终将遇见更好的自己,拥抱更美好的未来。
2025年01月15日
2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1
2